新闻动态
衢州水利2014年工作总结...
网站首页-> 新闻动态 -> 衢州水利2014年工作总结...

衢州水利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工作思路

一、2014年水利工作总结

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水利厅、省海洋与渔业局大力支持下,全市水利系统紧紧围绕干好“四件大事”、推进“五水共治”等重大决策部署,以生态治水为统领,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转型提升为目标,积极谋划和加快推进水利项目实施,全力抓好市区水系改造提升专项工作,着力推动“洁水有机渔业”转型发展,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为“打造生态屏障、建设幸福衢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全市完成水利投资24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14.3%,争取省级以上资金补助7.48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完成“五水共治”水利建设投入22.75亿元,为省下达计划的151.7%;完成河道整治疏浚329.25km,为省下达计划的299.32%;完工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4座,为省下达计划的133.33%;完成独流入海、中小河流治理等固堤工程86.93公里,为省下达计划的133.74%;完成新增改善灌溉面积6.56万亩,新增固定式喷微灌面积2.57万亩,分别为省下达计划的120.8%、102.4%。

(一)推进“五水共治”,着力改善城乡河道水生态环境。切实抓好“五水共治”、共建生态家园工作部署,扎实推进河道治理各项工作,着力提升和改善城乡河道水环境。省水利厅、省海洋与渔业局对我市“五水共治”考核,取得了满分的成绩。一是全力抓好“三河”集中整治。全面落实“河长制”,扎实推进以清淤疏浚、水系连通、生态修复为重点的河道综合整治,全市6个县(市、区)均编制了河道长效保洁工作方案,并建立“三河”暗访检查制度,对全市1000余处河段(场点)进行了明查暗访,交办落实整改问题200多个,完成农村河道综合治理416.18km,着力打造了一批如柯城庙源溪、石梁溪“美丽溪滩”、开化百里黄金水岸线等富有乡村文化内涵的生态河道。二是着力推进采砂整规提升。涉沙场点整治的重点从水域延伸到陆域,对陆域涉砂场点进行了全面排摸,通过明查暗访、定期通报、现场推进等办法,做到全市涉河采砂场点只减不增,陆域砂场从严控制,到期的许可砂场一律关停退出,已全面取缔河道非法采砂。这项工作得到了黄旭明副省长的批示肯定。三是强力推进涉河“三改一拆”。把涉河“三改一拆”工作作为规范河道管理、推动依法治水的主抓手,坚持拆违工作“不放松、不放过”,全面排查涉水违建情况,周密制定工作方案,集中力量打好涉河拆违攻坚战。全市已拆除涉水违章建筑48处、面积21.91万平方米,完成年度计划的262%。制定了《衢州市区水系改造提升工程“三改一拆”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市本级拆除违章建筑10余万平方米。

(二)加快项目攻坚,有效提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水平。始终坚持“大干项目、干大项目”,以项目增投入,以投入促发展,以争取国家和省级支持为契机,助推水利项目建设。一是深化项目谋划。紧扣“四个一”建设和“五水共治”等工作,及时接轨省、市治水新思路,积极对接治水工作重点,切实加快谋划、实施一批以“强库、固堤、扩排”和“开源、引调、提升”为重点的骨干防洪供水工程,共谋划防洪水、保供水项目116个,计划总投资223.08亿元。二是重视前期工作。完成《江山港流域综合规划》修编。积极支持开化国家东部公园建设,编制了《浙江省开化县钱江源水库工程项目建议书》。加快城市多水源供水方案研究,完成《衢州市城市供水水源方案专题报告》和《衢州市城区备用水源选择专题报告》等相关专题,有力推进龙游高坪桥、常山龙潭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三是狠抓计划执行。全力抓好《衢州市2014年五水共治水利实施计划》执行落实,扎实推进中小河流治理、河道整治疏浚、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项目实施。全市完成土石方2642.03万方,修复水毁工程213处,新增防渗渠道402.01公里,新增旱涝保收面积3.0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4.28万亩,完工山塘整治240座。四是抓好为民办实事。河道治理、农村饮水安全提升等工作是市政府2014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市完成河道治理416.18公里,为年计划的119%;完成12.1万人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建设任务,为年计划的163%。

(三)发展“洁水渔业”,切实加快渔业产业转型提升。坚持发展“洁水渔业”,着力在服务渔业经济发展、保护渔业生态环境、推动渔业现代化建设、促进渔民持续增收和保障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上实现新突破,全年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出20.8亿元。这项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和部门的充分肯定,全省渔业转型促治水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黄旭明副省长专门作出批示,要求各地学习借鉴衢州经验。在全省渔业系统年度工作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排在内陆地区七个地市榜首。一是围绕“洁水渔业”抓模式创新。在全市创新推广生态修复增殖、清洁循环养殖、高效生态养殖“洁水渔业”三种模式,创建技术示范点50多个,示范推广洁水养殖水库234座、山塘530个。二是围绕“洁水渔业”抓环境整治。强力推进水库、山塘禁止施肥养鱼,全市有462座水库、2309个山塘(约15万亩水面)基本实现“不施肥洁水养鱼”。各地还都对塘库承包合同、协议等进行相应的整治规范,规模养殖户均签署了“不施肥养鱼承诺书”。三是围绕“洁水渔业”抓产业转型。以现代渔业园区、“一村一品”、“家庭农场”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水产品标准实施、质量安全认证工作,实施省级渔业园区创建点和市级渔业园区示范点9个,创建市级渔业家庭农场10个,通过水产企业有机(绿色)认证19家。休闲渔业产业加快发展,新创建龙游龙和、江山耕读等一批省级渔业精品休闲基地,全市建立休闲观赏渔业基地200余家,全年接待游客突破百万人次,实现产值2.7亿元。

(四)着重抓好本级,有力助推现代田园城市建设。“水城畅想三江汇、总把信安比西湖”,围绕城市名片打造,突出城市核心区水系景观营造和改造提升,统筹推进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一是着力推动城市两大水系改造提升。加快推进信安湖、乌溪江两大水系治理,突出生态、文化、休闲主题,着力把信安湖、乌溪江下游河道打造成“山水秀美、生态宜居、城景交融”的黄金生态休闲带。信安湖右岸已全线贯通,乌溪江下游河道综合治理工程一期基本完成,二期工程已全面启动,完成防洪堤改造提升近15km,新增滨水绿化、彩化面积45万平方米。二是全面实现信安湖保洁扩面提质。加强湖面动态保洁和执法巡查,对湖区已取缔砂场进行全面清理和生态修复,全面实现信安湖湖区禁采。强化长效保洁管理,在乌溪江乌引枢纽以下及信安湖管理范围内设置了12块河长牌,协同衢江、柯城、集聚区在沿线乡村落实协管员17名,对湖区保洁实行了“扩面提质”,实现湖区保洁全覆盖。三是扎实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通过积极努力,成功申报了第二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编制完成了《衢州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并通过了水利部组织的审查。四是加快谋划市本级重大战略性项目。全面启动市本级衢江治理二期、乌溪江综合治理工程和寺桥水库等3个10亿以上项目前期谋划工作,总投资达到45亿元以上。

(五)深化改革创新,切实提高水利支撑保障能力。突出“抓落实、干实事”,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有效提高行业管理水平。一是打造“三讲”水利队伍。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4个方面15个突出问题进行了集中整改,制定和完善了13项制度,着力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努力在全局营造讲团结、讲干事、讲正气的良好风气,大力弘扬“四种精神”,着力打造一支“想干事、会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水利队伍,团结全局上下奔跑起来,出色圆满地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重点工作和下达的目标任务。二是推进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开基层水利站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探索推动开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三议三公示”、龙游水库安全运行四种管理等一批水利建设管理模式的创新突破,全市基层水利站所达到96家。三是创新水利建设市场监管。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五水共治”水利工程建设行业管理的指导意见》,对“项目四制”、“五大员”等执行要求和管理标准进行了全面细化和明确。建立了市委召开的县(市、区)委书记月度工作座谈会交办事项跟踪服务机制。定期组织开展对在建水利工程进行专项检查指导,对问题企业进行约谈和处理,有效提升水利建设市场监管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二、2015年水利工作思路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

1、2015年,全市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治水兴水新思路和省市“五水共治”新要求,坚持“项目强水、生态治水、改革兴水、依法管水”工作理念,始终突出以水环境综合整治为主抓手和突破口,扎实推进“八大工程”,全力抓好“十件大事”,切实加强“五大保障”,为推进“一个中心、两大战役”,“打造生态屏障、建设幸福衢州”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2、主要目标是:全市计划完成水利投资22亿元,重点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3座,河道综合整治140公里,新建加固各类堤防65公里,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5.15万亩,新增高效节水面积1.27万亩,改善和提升6.6万农村人口饮水条件,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6平方公里,建成市级洁水渔业示范创建点30个。

(二)扎实推进水利“八大工程”

1、紧紧围绕打造生态屏障,加快实施治水清河造景工程。按照一江清水送杭城的要求,通过组合攻坚、多措治水,加快打造“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现代生态河道。一是加快农村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探索建立河道保洁长效管理县级交接断面考核机制,继续深化完善以“河长制”为核心的河道长效保洁机制,扎实推进江山港、铜山溪、芝溪等中小河流治理和衢江治理工程等独流入海项目实施,完成河堤加固65公里、河道综合整治140公里。二是全面完成采砂整规三年行动目标。一鼓作气强势推进砂石资源整规工作最后攻坚,切实加强日常巡查,严打非法采砂,坚决关停取缔,6月底前,衢江区、龙游县实现基本禁采,柯城区、江山市、常山县、开化县实现全面禁采。三是着力打造一批“最美河道”。坚持全流域治理,通过建设水利公园、推动全流域治理、创建水利风景区,实现由点到线及面的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改善、水景观打造、水文化弘扬,使“最美河道”成为衢州生态屏障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2、紧紧围绕打通最后一公里,加快实施农田水利民生工程。针对农田水利建设的短板,加快解决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真正让小农水惠及大民生。一是以安全保障为目标,加快实施水库、山塘除险加固。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3座、山塘整治206座,做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验收以及安全鉴定(认定)工作。二是以节水生态为目标,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突出以农业“两区”水利设施建设为重点,大力开展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加快实现农田水利现代化,实现新增旱涝保收面积2.73万亩,扩大灌溉面积5.2万亩,新增固定式喷微灌2.6万亩,完成渠道衬砌404公里。三是以富民增效为目标,进一步抓好农村水电建设管理工作。做好农村水电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小水电年检,全面开展总装机在1000kw以上电站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评级工作,确保电站安全运行。

3、紧紧围绕“保一方平安”,加快实施防洪抗旱减灾工程。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坚持防汛防台抗旱并重,着力提升防汛防台抗旱综合能力。一是完成基层防汛体系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市、县、乡、村四级基层防汛组织责任、应急预案、监测预警、安全避险、抢险救援、宣传培训、运行保障“七大体系”,完成县级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和山洪灾害监测系统补充完善,着手建设市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管理及共享系统。二是开展衢州市区及江山港、灵山港洪水风险图编制。完成衢州城市洪水风险图、江山港、灵山港洪水风险图编制工作,加快江山廿八都溪、常山虹桥溪、衢江上山溪等7条山区河道国家重点山区山洪沟防洪治理。三是启动防汛指挥市级会商系统升级改造。加快防汛会商大屏显示、视频摄像、电子会议、桌面会商、后台管理操控、调度会商显示、应急备份等系统的升级改造,进一步增加防汛会商环境的接入量和汛情信息量,有效提升防汛决策信息化水平。

4、紧紧围绕喝上放心水,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喝上放心水为目标,加快推进为民办实事项目--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建设,强化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长效管理,切实提升农村饮水安全水平。一是加快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建设。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为重点,全面开展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建设,改善和提升6.6万农村人口的饮用水标准。二是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进一步加大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力度,推进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日常巡查机制,组织开展水源地清淤、清污,确保水源地水质安全。三是强化农村饮水工程长效管理。启动县级水质检测中心建设,提高农村饮用水水质检测能力。用好用足省里农民饮用水长效管理补助,落实好县级配套资金,确保农村饮水安全长效管理工作发挥效益。

5、紧紧围绕洁水兴渔惠民,加快实施洁水渔业提升工程。继续抓好全省渔业转型促治水衢州实践,突出绿色、生态品牌打造,着力推动洁水渔业在改善水生态环境、促进渔民持续增收、实现衢州渔业转型发展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持续推动渔业转型促治水“衢州样板”继续走在全省前列。一是以项目攻坚推进为抓手提升“洁水渔业”。加快实施渔业转型促治水“四大工程”,积极推进渔业园区、家庭农场等项目建设,力争新创建省级园区2个、市级园区验收6个,完成禁养限养区划定和整治26660亩、水产养殖塘生态化改造3450亩和稻鱼轮作共生减排5950亩。二是以有机品牌创建为载体提升“洁水渔业”。大力实施名牌产品带动战略,鼓励和引导水产专业合作社、水产行业协会、渔业龙头企业、水产养殖大户加快品种改良、推进洁水有机养殖,完成产品(基地)无公害、有机、绿色认证12家。三是以技术创新推广为基础提升“洁水渔业”。深入开展“修复增殖型”、“洁水健康型”、“高效生态型”等洁水养殖模式示范推广,进一步优化提升水产养殖结构,创建新型生态养殖模式水库120座、重点山塘500个、市级洁水渔业示范创建点30个。四是以休闲渔业发展为驱动提升“洁水渔业”。加快推进休闲观光渔业发展,力争全市从事旅游休闲的渔业基地达到300个,培育2-3家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休闲渔业经营产值达3亿元左右,成为衢州渔业转型发展的新增长点。

6、紧紧围绕严守三条红线,加快实施水生态文明试点工程。以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为总裁体,认真实施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2015年度计划,抓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推动水资源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一是进一步强化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开展水资源管理规范化建设,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乌溪江下游水配置和应急保障体系,研究、探索水生态文明相关管理制度,有效加强水资源要素的保障作用和刚性约束。二是进一步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进一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完成全省第一批节水型社会建设验收,推进18家节水型单位、9家节水型企业和5个节水型灌区创建,促进节水减排增效。三是进一步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开展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标准化建设,力争在全省率先建立水土保持管理专家库,强化水土保持批后监管和技术服务。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6平方公里。

7、紧紧围绕打造城市滨水景观带,加快实施市区河道综治工程。坚持高点定位、高位推进,加快市区河道综合整治,着力提升衢州城市水景观和人居环境。一是高标准抓好信安湖水系改造提升建设。抓好上下埠头堤、乌溪桥堤、信安湖避洪港等已开工及已建成项目后续扫尾工作,努力打造生态系统稳定、文化氛围突出、旅游特色鲜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滨水生态环境。二是高起点抓好乌溪江下游河道湿地景观长廊建设。完成乌溪江二期衢化段、乌溪江中段、梨园段建设任务,重点打造“城市亲水生活区、湿地科普观赏区、江岸田园观光区、滨水休闲运动区”四大特色区块,在乌溪江左岸形成湿地生态景观十里长廊。三是高要求抓好“两江”治理工程谋划实施。积极推进市本级衢江治理二期工程和乌溪江综合治理工程项目谋划、争取和实施,力争部分项目在2015年底前开工。

8、紧紧围绕安全供水双保险,加快实施应急水源保障工程。立足衢州城市发展与区域中心城镇建设,加快城市备用水源选址、保护和建设,切实提高供水安全保障水平。一是加快推进城市备用水源选址规划。指导和督促各地抓紧制定城市应急备用水源方案,加快推进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前期工作,切实加强备用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二是抓紧推动重大水源工程前期。加快推进市本级寺桥水库、龙游高坪桥水库、常山龙潭水库三大水源工程前期工作,着重抓好江山峡口水库引水工程建设。三是力争基本完成衢州市区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对衢州市区应急备用水源--尚书塘水库进行科学论证,及时制定方案进行除险加固达到城市应急备用水源要求。

(三)全力抓好市区“十件大事”

1、确保完成市本级水利投入2.8亿元以上。加快实施信安湖水系改造提升上下埠头堤、乌溪桥堤、乌溪江下游河道生态治理、乌引灌区续建配套第五期、铜山源灌区“千万亩十亿方”第二期等项目建设,新增绿化面积30万平方米。

2、争取开工建设市本级衢江治理二期工程。做深做细百家塘防洪堤、馒头山段防洪堤、严家圩治理工程、荷花堤生态改造工程、鸡鸣堤综合治理工程等一批近远期项目的前期工作,6月底前完成项目建议书和可研报告,年底前百家塘、严家淤段完成初步设计,并力争其中一个项目开工建设。

3、基本完成市区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市区应急备用水源选址尚书塘水库,主要是对尚书塘水库大坝进行除险加固,对水库进行清淤,确保正常库容达到69.5万方。计划主汛期后开工,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建设,2016年主汛期前蓄水。

4、扎实做好“海绵城市”试点申报技术性工作。全力配合做好“海绵城市”试点申报工作,协调水利相关规划、技术标准、政策文件等资料的收集,积极加强与省厅沟通对接,****限度争取上级支持。

5、实现市区3万人供水一体化目标。完成3万人的市区农民饮用水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任务,基本实现2012年规划要求覆盖村建设目标,使市区管网供水覆盖人口达到可覆盖人口的67%。

6、全面启动信安湖渔船标准化改造。按照渔船与信安湖定位相适应、为信安湖增色的要求,对信安湖内渔船进行标准化改造提升,使渔船达到“安全、美观、环保、实用”的要求,力争成为全省内陆地区渔船改造的示范。

7、启动南片区水系控制性工程建设。着手编制衢州市城区水系规划,抓紧推进乌溪江下游河道治理三期工程前期工作,力争完成引水入城、南环河改造等工程初步设计,完成白沙溪治理,整治巨化三孔闸至市区三衢路白沙溪河段6km,新建加固护岸4.49km,疏浚河道3.73km。

8、全面完成乌溪江下游河道综合治理二期工程。重点推进衢化段、乌溪江中段、梨园段3段防洪堤建设和坡面景观绿化,配套建设望江堰、科普堰、东港堰3座堰坝。

9、基本完成避洪港清淤及项目建设。组织开展信安湖库区清淤,拓宽、加深衢江大桥至塔底枢纽的航运通道。同时,根据城市发展空间布局调整,在保留功能的前提下抓紧调整避洪港项目设计,抓紧开工建设,年底前投入运行使用。

10、力争铜山源水库水质“保三争二”。继续强化水库水质长效管理机制和措施的落实,切实巩固好三类水质,进一步深化水库水质提升工作,力争使水库水质达到二类水质或以上标准。

(四)切实加强管理“五大保障”

1、抓住新机遇,切实加强规划保障。紧紧抓住中央新一轮水利建设8000亿投资机遇,突出以规划为引领,着力抓好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完成“十三五”农田水利建设综合规划和中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编制,细化分解和认真落实全年“五水共治”水利建设任务计划,加快实施一批水安全、水生态、水景观、水产业、水资源、水文化重大项目,为我市“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后发崛起,打造“浙西生态屏障、建设幸福衢州”提供水利支撑。

2、适应新常态,切实加强法制保障。准确把握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内涵,坚持依法治水、管水,抓好水利法治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组织实施,积极营造依法治水良好氛围,着力抓好水政渔政执法管理,扎实推动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水利。切实抓好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扎实推进“平安衢州”建设,全面落实重大项目社会管理风险评估,稳妥做好信访工作,确保水利渔业发展和谐稳定。

3、破解新问题,切实加强改革保障。进一步推动水利重大改革攻坚,加快行政审批改革和建立权力清单制度。着力推动一批重大问题研究和破难攻坚,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对接,切实改善和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继续深化全市水利两项改革试点,指导推进开化做好国家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县建设,推动水利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和方式多元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有效提升基层水利服务水平和覆盖面。

4、树立新标杆,切实加强队伍保障。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开展以践行“三严三实”为主题的大抓基层组织年活动,推动问题整改和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切实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水利干部队伍的思想和行动之中,以弘扬“四种精神”推动水利工作抓落实。

5、严格新要求,切实加强廉政保障。进一步从严落实党委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切实增强在新形势下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党委主体责任的紧迫性和责任感,不断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推动领导干部做到“六个带头承诺”,推进廉政教育,加强廉政督查,支持和配合驻局纪检组和监察室开展执纪监督,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在线留言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